PM2.5是什么?解读来了→

PM2.5是什么?解读来了→

细颗粒物大家可能稍感陌生

但它有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即PM2.5

关于PM2.5的危害大家都有所耳闻

今天就跟着小编详细了解一下

↓↓↓

PM2.5是什么?

PM2.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.5微米的颗粒物,也称可入肺颗粒物,其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/20,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,是灰霾污染的主要诱因。

PM2.5能够穿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毛发状结构,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纤毛,直接进入人体肺泡。引发人体疾病,研究表明PM2.5能够引起呼吸系统疾病,如哮喘,慢性支气管炎等,会加重心脏病、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。此外还影响生殖系统等。

PM2.5成分和来源?

PM2.5的成分:

PM2.5的主要成分包括:有机物、硝酸盐、硫酸盐、铵盐、地壳元素、金属元素等。

PM2.5的来源:

PM2.5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,后者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。如机动车排放、煤炭燃烧、工地扬尘、道路扬尘等都会产生PM2.5。

钢铁、建材等行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气态前体物经转化后可生成PM2.5。家具厂、化工厂排放的VOCs(挥发性有机物)是生成PM2.5的重要前体物之一。此外,焚烧秸秆也可产生PM2.5。

PM2.5的危害

PM2.5的危害是多重的:

它不但会形成灰霾,降低能见度,还会威胁人体健康、生态环境,并通过远距离输送,造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环境问题,甚至影响气候变化。

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强调,相比可吸入颗粒物(PM10),PM2.5更容易长时间悬浮在空中,由于它粒径小,吸入几率变得更大,它可抵达肺的深部,深入下呼吸道,甚至穿透肺泡膜等,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。

研究表明,PM2.5可影响人体的呼吸、心血管、免疫、生育、神经和遗传系统等,PM10可进入人的鼻腔及气管,而PM2.5除了能进入肺部,还能进入肺泡甚至血液。引起肺部和全身炎症,增加动脉硬化、血脂升高的风险,导致心律不齐,血压升高等。

由于PM2.5的组分复杂,含硫酸盐、硝酸盐、金属、黑碳、有机碳和矿物质等,毒理学研究表明这些组分的毒性机制和效应均有很大差异,PM2.5致病的机制非常复杂,目前很多影响和机制尚不清楚。

国际研究发现,每年由于大气污染而早亡的人数约80万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颗粒物污染。如果PM2.5浓度能降低10微克/立方米,由肺病导致早亡的人数将减少6%,肺癌人数将减少8%。

颗粒物吸附的化学物质危害最大:

调研结果显示,如果PM2.5超标后,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,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%到7%,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%。

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,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,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,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,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。

“PM2.5对人体的伤害是一个长期过程,它的影响不是一两天或几个月就可以表现出来的。吸入者可能在连续吸入十几、二十年后才会发病。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臻教授透露,PM2.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。每到冬季灰霾天,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。相反,一场大雪过后,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,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。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,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,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。

另外,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菌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,可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,对包括心脏、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。

减量PM2.5如何做?

(1)施工开挖面覆盖防尘网,通过洒水减少扬尘。

(2)禁止燃烧秸秆等。

(3)减少私家车的使用,提倡使用公共交通,绿色出行。

(4)减少抽烟,避免二手烟的危害。

(5)少吃烧烤、高温油炸食品。

(6)不燃烧烟花、爆竹。

(7)提倡多种植植物,提倡绿色生活。

(8)关心高能耗污染产业改革,如石化产业、炼钢产业等。

原标题:《PM2.5是什么?解读来了→》

阅读原文

相关文章